一場跨越四十年後的高中同學會,拉開記憶的盒子。
少數幾位同學在大學年代還有聯絡,工作、結婚之後各自忙碌就漸行漸遠漸無書。
因著同學會有機會再續前緣,連絡上了,聊開了。
和翠蓉用電話聊了一個多小時,好想將三十餘年的點滴像三C產品快充補足。
結果聊最多的話題盡是繞著翠蓉的母親,翠蓉直呼太驚訝了,不曉得她的媽媽和我之間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
當我認識翠蓉知道她的父親早逝,媽媽獨力撫養四個小孩,即對陳媽媽非常佩服。翠蓉大學時住校,反而是我的學校離翠容家近,我常利用午休跑去看一下陳媽媽,有時領了比較大筆的稿費便買塊花布,請陳媽媽幫我做衣服。我們會花時間討論衣服怎麼設計,怎麼樣一衣多變化穿,在陳媽媽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好點子。
淑貞的媽媽是讓我對做菜有興趣的啟蒙師,高三那一年,爸媽移居台北,留我一人在故鄉將高中念完。淑貞的媽媽每天為我準備午餐的便當。
吳媽媽永遠有好方法讓孩子們將便當吃得乾乾淨淨,我也常巴著吳媽媽問這麼好吃的菜怎麼做?夏天的高溫常讓人沒有食慾,吳媽媽會在便當盒的角落放一小塊豆腐乳,提振食慾。這一招密技,後來讓我學會利用豆腐乳入菜來增加風味。
還有一位同學的媽媽,會在便當盒裡放小紙條寫幾句關懷的話,我將這個動作複製到兒子的便當盒,不知道兒子是否也曾有所感動,不過如果要精準算一下兒子在我這輩子對我說過最多次的話大概就是「媽,我肚子餓了!」
每一年的母親節都很豐富精彩,孩子們可以回來的,一定回來。不能回來的,FB、Line,還有電話。每個孩子千叮嚀萬叮嚀都是「你要多休息,要照顧好自己。」
我從許多媽媽們身上學到了忍耐與勇敢,然後我將這些實踐在我的生活中。
希望有一天,這些被我深深疼愛過的孩子也可以從我的背影,記住一些甚麼,好讓他們的人生可以增添精采與感謝。
這是好長的一天,2015的母親節,仍然滿滿上帝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