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大煎鍋是10月至 11月上旬間,35次放射治療的等待時間內看的其中一本書。
當時除了看多本有關奇蹟與信念實踐的書,如:閱讀「創造生命的奇蹟」陪伴漫漫治療之旅, 回到起初的愛~愛的奇蹟課程, 奇蹟是量身訂做的恩典~房間裡的小奇蹟, 願景向誰下單~重複的力量外,這本家傳大煎鍋(The Family Frying Pan)也是我極喜愛的作品。很遺憾擅長說故事的作者布萊思‧寇特內(Bryce Courtenay)已於今年11月22日因胃癌過世,享壽79歲。
這本書可說是口述歷史,介紹在俄羅斯沙皇統治下的猶太人,因為大屠殺逃離俄國時那一段顛沛流離的故事。全書圍繞著摩西太太逃難時匆忙間帶出的一只大煎鍋發展。
這只大煎鍋靠著撿拾沿路的野生瓜果菌菇,要來的米麥麵粉,以及摩西太太的好手藝,餵飽了一群結伴逃難的猶太人。
每個夜晚當他們停下來休息,摩西太太就開始烹煮到處收集來的食材,為大家預備晚餐。為了打破這一群逃難而臨時結伴同行的人彼此間的籓籬,摩西太太要求每一位一起享用晚餐的人必須在用餐前說一段自己的故事。
一餐餐回顧過往苦難與企盼未來喜樂之宴在星空月下進行著,一篇篇充滿傳奇哀怨憤怒愛戀的故事娓娓道來。摩西太太讓簡單的食物配上了回憶的酸甜苦辣,添了許多滋味。
每一段故事都有一幅根據故事發展的插畫,仔細欣賞這些插畫,個人覺得這也是本書精華所在。
摩西太太最受他的子孫津津樂道的拿手菜炸魚條,每一位嚐過的人都覺得是天下美味,家族聚會的凝聚力這道菜有很大的功勞。
複刻書中的口述菜單炸魚條,是當時我閱讀本書的心願。由於書中沒有詳細的食譜,只大致說明加了哪些特別的材料,所以現在提供的是一道不負責任食譜,就姑且看看吧!
摩西太太的炸魚條用的秘密武器是淡啤酒,我則隨手由冰箱拿了一罐梅子啤酒。
麵粉則是廚房裡正好有中筋麵粉,就用了。反正不知道用甚麼筋度的麵粉時,用中筋麵粉大概不中亦不遠。
麵粉、蛋及梅子啤酒,一點點白胡椒粉,少許鹽,隨意調成可以掛得上魚肉的濕麵糊。
魚肉就用台灣鯛,台灣鯛現在因為魚鱗提取膠原蛋白的衍生價值,做成去皮去骨的魚肉片,反而很方便料理。
切成寬條狀,掛上麵糊下鍋油炸。
魚肉容易熟成,麵糊淺淺上了色,大概魚也熟了。
這是沾裹薄薄一層濕麵糊後,再沾一些乾太白粉炸成的,麵衣表皮較不光滑,但是麵衣酥脆度略高。
這是直接裹濕麵糊油炸,表面光滑一些,也很有味道。
總之這道菜最主要是提供一個創意,用啤酒代替水來調麵糊,當然我用了梅子啤酒,似乎讓魚的鮮甜度更高了!
再多說幾句就有點老王賣瓜...
希望自己也有一只屬於自家文化的「家傳大煎鍋」。
一本好看的書,生活中也試著去實踐,認真過生活,感恩每一刻,就是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