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媽咪很想去德元埤風車節,覺得自己體力尚可,就跟著出門了!
到了德元埤,滿園風車轉呀轉,亮媽咪說:亮亮擺個可愛姿勢,讓我拍照吧!
亮亮就來了這幾招...
回家後看照片,覺得亮亮臉上的表情似曾相識,原來是南瀛文化藝術節裡紐西蘭塔瑪琪哈瑞基舞團表演哈卡(Haka)戰舞中女性舞者的表情。
毛利人伸長舌頭的戰舞在早期是為了嚇阻敵人的一種方式。
最廣為人知的毛利傳統就是決戰前鼓舞士氣威懾敵人─哈卡(Haka)戰舞。
在毛利傳說中,太陽神 Ra有兩位妻子,分別是夏季 Hine-raumati和冬季 Hine-takurua。舞蹈的始源,歸功於夏季為太陽神生下的兒子旦那羅(Tanerore)。
旦那羅為母親表演,從而產生了今天的哈卡舞。
毛利人哈卡舞的形態之一,以抖動的手表示夏季熱天所見的抖動的閃光;另外在舞蹈完結之時,舞者為把舌頭伸長,意思是扮演敵人被殺後,頭顱被掛在長竿上的模樣。
或許是陽光灑在風車上以及風車的轉動,讓亮亮想起那一場舞與舞者的動作。
常見的哈卡舞由男人表演,或在男人後面加上女人助唱。
由於女性精於反白眼(毛利人稱pukana)之技,在哈卡舞團被賦予主要位置,她們的存在提升其他表演者的氣勢。一些手持武器的男舞者,則在側翼保護。
也有小部份哈卡舞是主要由女性表演的,如著名哈卡舞「Ka Panapana」;更有簡單的哈卡是為小孩而設。
亮亮的吐舌與翻白眼還真像毛利人。
嚇退敵人或招降敵人之後,毛利人歡喜慶祝,隨音樂起舞,那些動作後來隨著毛利人進入夏威夷之後,發展成歡迎客人的夏威夷草裙舞。
擺手翹臀扭腰,亮亮自得其樂!
帶孩子用眼睛看世界,無需太多言語,他們自然會找出自己與世界對話的模式,在適當的機會融入情境表現。
最重要的是自得其樂,不在乎路人的眼光。
我羨慕亮亮這樣的安心自在!
亮爸也湊個熱鬧。
演完了,喝水休息吧!
那個晚上(2014-10-07)在永康社教中心和亮亮一起觀賞紐西蘭塔瑪琪哈瑞基舞團的毛利傳統民俗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