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願清單上的賞楓,2012年歲末完成。
去了京都,有個地方特別想去,就是京都的錦市場,在這傳統市集商店街,我想再一次重溫母親的味道。
賣醬菜的商家前,親切的吆喝叫賣聲此起彼落,醬菜木桶濃濃的醃漬香氣瀰漫整個空間。
無論是醬菜上或是高掛的燈籠上,書寫著每一種醬菜的名稱,有些還標出了醃漬的方式。古漬、淺漬、二年漬,奈良漬...,熱鬧繽紛。
還有歲末賀年的醃漬年菜預訂與配送。
小時候,日治時代留下的傳統市場,就是充滿著這樣的人情世故與鹹酸甜味。陪著母親每個星期一次來到小鎮上的傳統市場,總會在這樣的醃漬雜貨店裡停留許久。
老闆會依照母親的吩咐,用竹葉包裹一團味噌,一大塊用紅糖與鹽醃漬的大黃瓜,一條加了甘草鹽漬的白蘿蔔,想加菜時買一些佃煮的小魚,或是一尾鹹鰱魚,過年時最豪華的大概就紅鹹魚(鹽漬鮭魚)。
老闆幫媽媽準備這些食材時,會給我一塊糖或餅乾,有時切一小塊我最喜歡的甜醬瓜,甜甜我的嘴。我也會指著那一桶桶的食材問著:這是甚麼?許多食材的名稱,詞彙的能力,都是隨著母親上菜市場學來的。
在錦市場櫛比鱗次的街廓,販售的物品有時會讓你覺得突兀,這怎麼會和吃的東西在一起?
飲食文化有著層次與深度,由溫飽出發,到藝術表現,一條漫漫五官探索的歷程,就如錦市場這一條長長的商店街。
於是這裡交替上演著所有與飲食有關的商品。生鮮食品、五金雜貨琳瑯滿目。
不可小看這條商店街,許多老店,藏著職業達人,每天在這裡重複的操演著他們的專業。
維護著傳統的飲食工法,並在其中融入現代人喜歡的口味。
這家 京‧月待庵 用各式各樣的豆,現場操作壓製成煎餅。
經過火烤,豆的香氣隨著熱氣揮散在路過遊客的鼻腔,很難不停下腳步。
栗子也在這個時節收成,有新鮮未剝殼的,也有現烤剛出爐的,你想要買甚麼?
我想著煮一鍋栗子飯吧!
當季的蔬菜整理的乾乾淨淨,豐富多樣,如果不用考慮經濟因素,在這裡會是多麼幸福的家庭主婦。
離開前,再帶走一束花,家就更溫馨優雅了!
那一天,我指著小章魚說這是美味佳餚。
媳婦立刻貼心的買了一盒,留著當天晚上住在關西機場的旅館時,讓大大父子一起喝啤酒,當小菜。
與媳婦、孫女一起逛錦市場,我在這裡尋找母親的味道。
這一天,希望我自己也給媳婦與孫女留下味道...
用愛持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