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站在這個位置上,並非是效法鐵達尼號的男女主角,而是我想讓時間倒回至明永曆28年(西元1674年) 開台祖第十一世文允公隨明朝軍隊來台,定居番仔寮(現台南縣佳里鎮漳州里佳里番仔寮應元宮一帶)。身為楊文允公之二房第十九世子孫,我想更深刻的體會那一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故事。於是我來到了倒風內海故事館,體驗祖先走過的風雨。

01DSC09604.jpg

倒風內海及至清代仍泛指臺灣西部特有的潟湖地形,約在今嘉義布袋以南,臺南七股、佳里、麻豆以北一帶。當帆船跨過黑水溝,沿著潟湖往曾文溪溯流而上,東北季風或西南氣漩,會讓風帆兜著圈轉,一不小心船就會翻了,這時就必須將風帆桅杆倒下,改以手划槳進入內陸。

02DSC09585.jpg

曾文溪出海口長久以來因地盤上升、河水沖積,地形、地貌快速變遷,倒風內海成了市鎮、漁村、鹽田、塭池。多變的自然環境,進而蘊育出此間居民們特有的社會、文化形態。

03DSC09586.jpg

水堀頭屬於倒風內海的3叉港,佔地利之便,船隻可直通福建,水堀頭舊港曾是主要的砂糖、鹿皮出口港口,商船在水堀頭靠岸卸貨,繁華一時,可以稱得上是麻豆的發跡地。

66DSC09661.jpg

64DSC09652.jpg

《諸羅縣志》中除載有平埔族人為主的麻豆社外,也有漢人為主的麻豆街,漢人移民台灣之初期,大多聚居在海岸港口,而這些港口往往成為街市,麻豆街舊址即位於倒風內海三叉港邊,應是漢人遷入麻豆的最初居住處。

清乾隆中葉後,河道淤塞、海岸線西移,目前僅存部分碼頭遺跡。倒風內海故事館就建於修復的古航道及碼頭遺跡旁。

69DSC09660.jpg 

 

04DSC09578.jpg

 

05DSC09644.jpg

館內陳列了許多考古學者在水堀頭挖掘出往昔內海遺跡,航道、磚瓦、陶器、錢幣、船釘等古物。

19DSC09589.jpg

35DSC09615.jpg

22DSC09593.jpg

23DSC09594.jpg

26DSC09597.jpg

45DSC09631.jpg

隨著出土的古物,一些穿鑿附會的傳奇故事也一一在當地盛傳。據傳乾隆年間,有一位名叫「走古」的堪輿師發現水堀頭的鳳池有個出天子的龍穴,於是上報朝廷將製糖的石車投入鳳池中,並用巨石搭橋壓制龍喉,從此鳳池龍穴成一灘死水,商港淤積沒落。

34DSC09612.jpg

民國45年,村民發動大規模開挖行動,這一挖不得了,挖出100多個石車,石車一挖出泉水馬上湧現,後來果真台南出了一位總統。一連串的巧合,似乎印證龍穴風水遭破壞的傳聞。

33DSC09610.jpg  

但龍穴的傳奇故事還沒完,2008年總統大選前,考古學者在古碼頭遺址挖出了一匹小馬遺骸,雖然學者提出科學的解釋「可能這一匹小馬在搭船過來的過程中病死,這個生意人就地做掩埋。」因為當時正值大選敏感時刻,因此意味馬英九即將當選的傳聞也甚囂塵上。

21DSC09592.jpg  

隨著馬英九當選總統、陳前總統官司纏身,鳳池龍穴池水的增減,關係陳水扁前總統運勢的起伏,依舊是當地居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51DSC09622.jpg  

倒風內海故事館中也介紹了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磨合、交易、聯姻等等歷程。在館內朝窗外看,彷彿置身於船艙中,窗外是甲板的感覺。遠處的建築則是台南首府大學〈原致遠管理學院〉。

61DSC09647.jpg  

倒風內海故事館就在麻豆古港史跡文化園區中,你可以漫步在古航道旁的人行步道,細細品味這些傳奇故事。

DSC09606.jpg  

當你沉浸於這些傳奇故事時,彷彿會在風中聽見當年祖先們划槳的喲喝聲,在碼頭卸下貨品的雜沓腳步聲。我的開台祖先離開福建霞陽在這裡登上了台灣這塊土地。

71DSC09662.jpg    

三百多年來,一代接著一代,我們的家族在這裡如園區豐富的生態,生根發芽,傳衍後代。

12DSC09579.jpg  

我站在倒風內海的入口,看著與我的祖先相同的天空,踩踏著相同的土地。

 

麻豆古港史蹟文化園區:麻豆鎮南勢里南勢87-30號

聯絡電話:06-6322231

更多的照片請看:倒風內海的故事

後記:本文原紀錄在我的yahoo部落格,屬於我父親家族的源流故事。

閱讀文哲兄部落格文章---「台南~四草坐船遊台江」有感重新改寫發文。

我母親家族的源流故事,來自台江內海。改天再寫了!

 

 

 

arrow
arrow

    E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