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仍然吃到三十年前中風的一位老阿嬤傅媽媽送來的粽子,這位阿嬤是大大的病人,曾經失去了肢體功能,在大大協助復健後,重拾部分功能,她堅強地以家事訓練自己,二十多年來,我們每一年都享用著她自己包的粽子,更吃到她對我們的愛。

 

將本文再次置頂,謝謝傅媽媽。...........2013-06-12

 

 

連著兩日去醫院,沒什麼力氣寫新的文章,在端午前夕,將以前發表過的這一篇「藏在竹葉裡的感謝」先置頂,並藉以感謝我家大大對我生病期間的支持與照顧。

 

這兩三天,家裡的冰箱有愈來愈多的粽子....2011/06/02

 

 

 

寫給親愛的物理治療師

藏在竹葉裡的感謝

 

 

 

每到端午節前後的一個星期,家裡的冰箱就會裝滿了粽子,絕大多數是中風的病人自已製作的。幾乎可以從粽子的多寡來評估過去一年來,大大治療中風病人的成績。 

 

一般的印象,中風初期的病人來到治療室,臉上總掛著沮喪無奈,顯示著惶恐不滿。沒有喪失語言能力的病人,還可以藉著語言的溝通,和你談一談心中的感受。喪失語言能力的病人,就辛苦了,只有花更多的耐心與時間,試著體會他的想法。男病人過去或許是家庭的經濟支柱,通常被家人照顧得較周到,積極性強的病人大概可以按著治療的節奏發展,積極度若不強,狀況就多;相較上女病人比男病人堅強,她們常會因為行動不便,無法操持家務而自責,也較願意用心與治療師配合克服限制。

 

在大大的治療室裡有個特別的文化,病人與病人之間、或家屬之間,彼此形成相互的支援鏈。大大治療病人時,會花相當多的心力和病人及家屬溝通,引導病人的家庭彼此認識,互相鼓勵。透過關懷分享,這些照顧病人的家庭成員對病人的生活照顧更具愛心,對病人的治療過程更加配合。相對的病人也因為家庭的支援,重拾生命力。因為友誼、因為親情,在大大治療室的病人,會更積極訓練日常生活功能,並在治療室裡開始新的社交生活。 

 

治療室裡有個小小廚房,提供給病人們自由使用;治療室附近有個小小市場,蠻方便的。在這裡會形成一個特殊的景象,行走功能恢復得較好的病人,到菜市場買菜;手部功能恢復較好的病人下廚煮點心,然後病人在治療室裡的休息區一起享用,如同家人一般。基本上到市場買菜、下廚煮點心,困難度還算是低一點,因為患者的健側會代償相當多的功能,但是到了包粽子那就超高難度了!許多女病人會將「包粽子」當成挑戰的治療目標,在治療過程中,每一個小小肌力、控制能力的進步,她們總會去嘗試使用在日常生活功能中,因此對一些特別用心體會的病人而言,治療效果是加成的。 

 

「包粽子」幾乎是要達到整個身體肌肉平衡協調,才能完成的技巧。前半段的備料工作,包括洗淨粽葉及粽繩,爆香餡料,就如同先前說的下廚煮點心般容易些。後半段的包工,可就不簡單了!取二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鹹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餘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紮緊打結,這些過程,需要雙手並用,甚至為了將繩結打緊,有時連嘴巴也要一起幫忙,做好後放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二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對中風癒後的病人,「包粽子」是不容易的,有時控制的技巧不夠嫻熟,粽子有大有小、粽繩結有鬆有緊。當我們小心翼翼從病人手中,接過這些大小不一、樣子不夠端正的粽子時,我們領受了病人藏在竹葉裡的感謝。我的心中也深深的感謝上帝,讓我有幸成為物理治療師的妻子,時時分享大大在工作上的成就與喜悅。  

 

本文原載於2001/08/05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