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歸仁往關廟的182號公路,兩旁的行道樹火焰木正盛放。
朵朵橙紅的花,像一只只朝天舉高的酒杯。
原生地來自西非的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5米,酒杯狀花蕾在花萼尚未開放之前,在西非的夜間,冷凝聚集了露水,可解旅人之渴,而有了「泉樹」的別稱。
三十年前,我在台南市區初遇火焰木盛放的位置是崇善路農改場的圍牆邊,僅有兩株。
火焰木的種子有翅,隨風飛翔。火焰木是不是隨著參訪農改場的外籍旅人而來,不得而知。
後來農改場做了土地開發,那兩株火焰木的身影不見了!
火焰木被學者們歸類為入侵物種,由西非入侵了各個位於熱帶的國家。
並逐日歸化於當地的風土,大量栽植成行道樹。
用美艷入侵的火焰木,為土地注入鮮活的風景。
允許被入侵的土地,有著包容與接納。
不知道火焰木心中真正的意圖是旅人還是移民...
多年後,火焰木要不要背負爾後的新入侵者斥責為「皇民」。
唯有彼此對等的包容與接納,才是真正的「公義」。
享用民脂民膏不知到底是入侵還是解放的前將領們,看看大地萬物可有愧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