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本塞進孩子背包中的雜誌有著媽媽的期待

上星期日,一家人到教會參加主日禮拜,用完中餐後,一起逛書店,幸福感滿點。

在書架上,發現一本天下雜誌整理的特刊,收錄近兩年來全球名人的重要演講。每一位講者所提的精闢見解,引人入勝。

買下來,回到家,立即閱讀,只為了趕在孩子出門搭車回工作地前看完,好將這本雜誌塞進孩子的背包,順便也放進去媽媽的期待。

 

其中兩篇演講是我非常喜歡,也希望對孩子有所啟發。

第一篇是2007年比爾蓋茲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主要內容闡述比爾蓋茲學習看重每一個生命的價值。

比爾蓋茲等了三十年終於回到哈佛大學接受頒贈榮譽學位,並應邀在畢業典禮上演講。整個演講過程比爾蓋茲保持了他一貫的幽默,在輕鬆的言詞中,卻提出嚴肅的生命教育課題。

幾年前,比爾蓋茲曾給年輕人11個忠告,第一項就是: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如今重回哈佛的比爾蓋茲卻彎下腰說:離開哈佛,我還是有個很大的遺憾,那就是我沒學到這個世界是那麼不平等。無論是財富、健康、機會上巨大的不平等,迫使百萬人一輩子都活在絕望裡。也不知道有上百萬美國青年無法上大學,更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數百萬人長久生活在貧窮、疾病的威脅下。

比爾蓋茲提出在哈佛的日子,學到了最新的政經理念、科學發明,但人類最偉大的進步,不在發現這些理念、發明,而在運用這些新發現去減少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無論是透過民主、公共教育、醫療體系,或提供經濟發展的機會,人類最高的成就應該是消弭彼此間的不平等。比爾蓋茲謙卑的說他花了幾十年,才學到這些。

比爾蓋茲認為人類是很關懷彼此的。以往我們也許對身邊的人所遭遇的慘事不聞不問,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不關心。若是知道能做什麼,大家一定會行動的。行動的障礙不是缺少關懷,而是變革的路上充滿障礙。另外今天大家關心的是「新聞」,摔一架飛機死亡的人數,跟大規模死於貧病的人數無法相比,但貧病死亡不是新聞,所以就上不了頭條。

即使面對現實,也會被複雜的解決方案嚇倒而怯步,因此需找出不浪費我們「關懷」的具體行動步驟。化繁為簡的行動步驟有四:決定目標、找出最有效的槓桿點、選擇理想的科技工具,同時聰明地運用手邊已有的工具(即使是最簡單的藥品、蚊帳等)。

六十年前,馬歇爾也在哈佛畢業典禮上,宣布要對戰後的歐洲提供經濟援助,他說,「我們面對的問題真是無比艱鉅、複雜,媒體大量的新聞,更讓大眾看不清到底問題多嚴重,事實上問題大得無法清楚掌握。」

三十年後,比爾蓋茲從哈佛退學那年,新電腦的發明讓馬歇爾的世界可以用更小、更清楚、更無遠弗屆的方式掌握。廉價個人電腦連成的網路,讓更多人可以有效學習、溝通,並可透過這個網路集合眾人的創意、想法,共同解決問題。相信大家已經很努力在改善世界了,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多,往後可以走得更遠,幫助更多沒聽過「哈佛」這個名字的人。

比爾蓋茲呼籲哈佛的知識界領導人們,未來在聘用新師資、拔選新教授、審核課程、給予學位時,都自問:我們偉大的心智是否可用來解決世界最大的問題?是否應鼓勵哈佛教職員參與改善世界的不平等?哈佛學生是否應關心世界貧窮、飢餓、清淨水源缺乏、小女孩不准上學、兒童死亡率等問題有多嚴重?全球最優越的一群人,是否該對世界最悲慘的那群人有更多了解?

比爾蓋茲說母親對他上哈佛很驕傲,但她總逼比爾蓋茲要為別人多想、多貢獻。比爾蓋茲結婚幾天前,罹患末期癌症的她,公開念出一封寫給媳婦的信,信尾寫得是:「 上天給得愈多、期望也就愈高。」比爾蓋茲對參加畢業典禮的學子與佳賓表達:「今天聚在這裡的大家,無論在才識、背景、機會都是上上之選,因此世界對我們的期望,也非常的高。別被問題的複雜打敗,主動起而行動,這會是你生命中一次偉大的經驗。」

比爾蓋茲希望三十年後,當這一群由哈佛畢業的人再回到哈佛來細數自己過去的歲月,屆時所計較的不光是專業上的成就,而是為改善世界最深沈的不平等做了多少貢獻,問自己對地球另一端那群跟自己毫無關係、沒有共通點的人,有什麼樣的對待。

另外一篇特別打動我心的是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在2008年1月愛荷華州初選獲勝後發表的演說,為民主大融爐美國的非美裔國民埋下希望與夢想的種子。整篇講詞提出夢想希望相信。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試圖改變美國選民,特別是十七至二十九歲,第一次投票的年輕人,把黑人歐巴馬推上美國總統一線選擇。

全球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蕭條,看不到盼望的黑暗令人難以忍受,如今隨著競爭激烈的美國大選即將揭曉,無論選舉最後的結果如何,全新的領導世界重新建立金融秩序的領導人,勢必要為大家建立夢想、希望、並相信自己可做到。重讀本篇像散文詩的講詞,仍覺得可以給年輕人一些鼓舞,鼓勵年輕人即使在苦難中仍然要懷抱夢想,在挫敗中仍然要懷抱希望。如果我們甚麼都不做,就沒有任何的機會。

謝謝你,愛荷華。

他們說,這天永不會來到;他們說,我的心智太高;他們說,美國已經太分裂、太失望,無法再合力成就一件事。

今年一月,你們改寫了歷史,打了懷疑論者耳光。

不論你是民主、共和、獨立黨,今天我們一起站出來說:我們是一家人、我們馬上要改變。

你們齊聲說:我們要跨越政客習以為常的苦毒、瑣屑、憤怒、政治手段、分裂,我們要合力創造跨越黨派顏色的改變平台,唯有這樣,才能面對美國眼前的所有挑戰。

我們選擇希望而不是恐懼,我們選擇團結而不是分裂,我們要讓全美國知道:是改變的時候了!

我們要告訴權力說客:你們的錢買不下美國政府,我們(人民)才是美國的主人。

今天,大家需要的,是能誠實面對我們眼前挑戰、抉擇的總統。一個會傾聽不同意見、向你們學習的總統、一個敢說逆耳忠言的總統。

謝謝你們。

我知道你們不是為我,是為了你們對美國精神的深沈信仰:就是,只要努力,愛國的人應可以改變這個國家。

我也相信,因為儘管我今天站在這裡,但我沒忘掉自己在芝加哥街頭奮爭的日子,我們共同爭取的目標,是讓大家日子都過得好一點。

我知道很辛苦,睡眠不足、薪資不足、大量犧牲。每天滿是失望,但偶爾、偶爾就會出現像今晚這樣的日子:多年後回頭看我們起步改革的從頭,到時更多家 庭看得起醫生;到時我們長大的孩子活在比今天更乾淨、安全的環境裡;到時世界對美國、美國對自己的觀感都更一致、更團結;到時我們就可以對自己驕傲地說: 一切都始於那天晚上。

當時,我們打敗了華府政客的懷疑;當時,我們拆毀隔絕我們彼此的心牆;當時,我們團結所有人民、政黨、年齡層為共同目標奮鬥;當時,我們給從沒參與過政治的美國人一個值得參與的理由。

當時,我們擊垮對政治持恐懼、懷疑、譏諷態度的人;擊垮那些用政治打擊對手、而非用政治提升國家的人。數年後,當你回首,就在此時,美國人民重新找回希望的意義。

這幾個月,許多人都嘲笑我重提「希望」這詞。但我知道,希望,不是盲目的樂觀、不是無視沈重的前途路礙、不是躲在場下不敢正面直擊。希望,是我內在的堅持,儘管所有客觀證據都是負面的,但我內心堅持只要有勇氣追求、奮爭,前面一定有更好的美景等著。

希望,是我看到這位白天打工、晚上補課,付不出錢讓妹妹上醫院治病,但內心仍相信美國會給她機會實現夢想的年輕女子。

希望,是我聽到新罕普夏州這位女士告訴我,她從姪子赴伊拉克前線那天起就呼吸困難,但仍每天晚上跪禱,祈求姪子平安歸來。

希望,是我讀到一群專欄作者,群起韃伐帝國主義,啟發年輕男女願意力抗消防水柱的強力水壓,為自由、反奴役抗爭。

希望,是引領我,這個父親是肯亞移民、母親是肯薩斯州住民的後裔,站在這裡的緣起。

希望,是這個國家的基石:相信我們的命運不是命定、是我們每個人自己走出來的信念;是我們這群不願將就現狀、有膽向世界說:「我們覺得應該這樣」的男女共同的信仰。

今晚,我們在愛荷華州,就寫下這樣的一頁歷史,不論未來我們的成敗,這個希望都不會變:我們只要一磚一瓦、一石一擔、胼手胝足,平凡人也可成就非凡的事;因為我們不只是一幫紅、藍的政黨組合,我們是美國。此時此刻,這場選舉,我們已經重新開始「相信」。

謝謝你,愛荷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