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0383.JPG

台南人愛吃滷麵,家有吉慶台南的老媽媽們就會打滷麵。

婚後,搬到台南,與外婆家近,舉凡外婆生日、大舅生日,或是哪一位表兄弟姊妹有喜慶,大舅媽一定會打滷麵。

大舅媽身手俐落,常常一個人飛舞在廚房中,搞定大小的事。

大舅媽看我愛吃滷麵,特別邀我一起幫忙,讓我一起跟著學做打滷麵,我做的打滷麵應該有著大舅媽的獨特滋味。

滷麵的滋味常常傳遞出各家廚房自成一格的味覺感受。

DSC00338.JPG

 

打滷麵的材料首要是選一塊軟嫩的豬肉,梅花肉是個好選擇,條切成略比拇指大些的尺寸。

用陳釀醬油(壺底油)、甘蔗砂糖、味噌醃製。味噌的使用是大舅媽的獨門秘方,加了味噌之後的豬肉除了多一層隱約的大豆香外,發酵的味噌是否另外有使豬肉加倍軟Q的功效,不得而知。廚房永遠是主婦的實驗室,常常做,偶爾改一下配料,偶爾調整工序,到最後得心應手。

DSC00341.JPG

 

在醃製豬肉的過程,加了醃料之後,要充分地搓揉,讓豬肉產生黏性,也可以適度拋摔,讓豬肉的黏性多點筋度,這段費工的過程會關係到肉羹的口感。

將豬肉調味醃製後,置於冰箱冷藏一段時間入味。

利用這段時間再備其他材料。

DSC00345.JPG

 

泡過水的香菇,擰乾水分,用少許油炸,炸過再煮,香菇的香氣特別香,炸好的香菇去蒂頭切絲備用。

DSC00346.JPG

 

接著用炸過香菇剩下的油,讓扁魚過油一下備用。

DSC00347.JPG

 

接著這些油接續爆香蝦米。

DSC00349.JPG

 

並加入大量的切薄片紅蔥頭。

DSC00351.JPG

 

蝦米與紅蔥頭炒開,香氣四溢。

DSC00352.JPG

 

再加入紅蘿蔔絲一起拌炒,炒過的紅蘿蔔絲味道香甜,和直接放入水煮味道不同。

DSC00354.JPG

 

盡量維持所有食材都是條狀,讓入口的咬合感一致性。

接著陸續加入白蘿蔔、高麗菜、香菇、木耳、金針等食材。

DSC00355.JPG

DSC00356.JPG

DSC00357.JPG

DSC00358.JPG

 

青竹筍買回來後去筍殼洗淨後,先煮。湯汁留下來當高湯,拿來煨一大鍋的菜。

DSC00359.JPG

 

別忘了將扁魚一起放進去。

DSC00360.JPG

 

這一大鍋肉羹的配菜開始熟成的工序了。

DSC00362.JPG

DSC00363.JPG

 

當配菜漸熟時,再放入筍絲。

DSC00367.JPG

 

瓦斯爐上開始進行煨菜時,另燒一大鍋水,預備浮肉羹。

為了讓肉條Q彈有型,有的人家會用魚漿捏一下肉條,大舅媽教我的卻只是用番薯粉輕壓一下,基本上更有豬肉扎實的口感。

不過第一次教春燕做,為了更容易上粉,我還是用了一點點花枝漿(恰巧朋友的店剛剛打的新鮮花枝漿)增加粘度。

DSC00368.JPG

DSC00369.JPG

 

將肉條一塊塊放入滾開的水中,輕輕攪動水,避免沾黏。

DSC00372.JPG

 

浮好的肉羹就是這個模樣。

DSC00373.JPG

 

這鍋浮肉羹的水就是打滷麵的高湯了,糖與鹽調味,用番薯粉調水勾芡,放入肉羹及煨好的配菜,一鍋好吃的打滷麵主角肉羹完成。

如果不放麵或米粉,就是肉羹。放了麵就叫做滷麵。放了米粉就叫做米粉羹。

DSC00374.JPG

 

盛入湯碗時,上面放兩隻小蝦仁、少許蒜泥、白胡椒粉,再淋上少許烏醋,加上一點香菜,色香味俱全。

DSC00382.JPG

因為阿蒂不吃豬肉,另外用剩下的花枝漿浮了花枝丸,再用煨菜的湯汁加入沙茶醬,番薯粉漿勾芡,放入花枝丸及魷魚,還有陽台種的九層塔,複刻了我懷念許久的士林夜市美食魷魚羹。

在士林唸書的那幾年冬天,放學後幾位好姊妹先吃一碗魷魚羹再去擠公車回家的日子,倏忽回到眼前。

DSC00386.JPG  

每一個家的廚房,都有主婦可以自豪與傳承的味道。

謝謝生命中願意將這些味道與工序教導給我的人,特別是我的大舅媽,我在她身上曾經學到很多本事。

 

 

arrow
arrow

    E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