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946.JPG

DSC04941.JPG

由1996年,首屆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粉墨登場,至今已邁入第9屆。

以藝術節的表演形式舉辦,希望這些國際性文化活動做為國民外交的橋樑。

每一屆均邀請來自世界五大洲的知名表演藝術團體,齊聚臺南以文化民俗藝術交流。

今年總共有二十個國家,二十五個團隊,進行三十場的戶外演出,場次遍及台南市各區。詳細時間表可參考官網: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

DSC04944.JPG

DSC04956.JPG

2014-10-05晚上這一場在台南市北區兵配廠舉行,由馬來西亞的加影育華中學舞蹈團擔綱開場演出。

這個舞蹈團成立於1991年,最大特色在於融合中國傳統民俗舞蹈及馬來西亞傳統舞蹈,可說是樹立了馬來西亞舞蹈創新之優異典範。

 

歷史上由於海上絲路及後來鄭和下西洋的關係,位於華南尤其是閩南一帶的人經常通過南海航行通過馬六甲海峽,不少口操閩南語的人因此來到了馬來半島,而當地土著見到華南來的閩南人時總是聽到男性被稱呼為「阿爸(a ba)」,女性卻被稱呼為「阿娘(a nya)」,久而久之土著便把這些人的男性稱做「峇峇(ba ba)」,而女性便稱之為「諾娘(nyonya)」。

華人長時間下來與當地馬來人通婚之後,無論是飲食、生活習慣、語言,甚至信仰都有轉變並自成特色,形成今日我們所看見的馬來文化中的娘惹特色。

 

DSC04953.JPG

DSC04957.JPG

  

亮亮隨著節奏打節拍,自得其樂。

DSC04958.JPG

DSC04961.JPG

DSC04963.JPG

DSC04965.JPG

DSC04967.JPG

DSC04969.JPG

DSC04972.JPG

DSC04973.JPG

DSC04974.JPG

DSC04975.JPG

DSC04976.JPG

DSC04979.JPG

DSC04980.JPG

DSC04982.JPG

 

第二個節目則由新加坡共和國的熠光四射舞團演出,這是新加坡極為著名的馬來舞蹈團,團員以保存馬來文化為目標,並積極至世界各國演出,期望將馬來舞蹈帶到國際舞臺。

此次在臺演出,帶來「WarnaSariTemasek」舞蹈,透過舞蹈讓臺灣觀眾了解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色,位處於馬來半島一隅的新加坡,擁有高度文化融合的能力,無論馬來人或華人甚至其他英語系國家的民眾,對新加坡共和國而言都是一家人

因此在熠光四射舞蹈團的表演中除了有濃厚的馬來文化氣息外,也加入了時尚的色彩,並以英語歌謠推展新加坡觀光。

DSC04985.JPG

DSC04989.JPG

DSC04998.JPG

DSC05004.JPG

DSC05006.JPG


DSC05012.JPG

接下來是極具祭典特色的節目,由三味線、太鼓等傳統日本樂器,配合臨場的祭典歌謠演唱,隨著演出進行音調漸高、節奏加快,搭配舞蹈動作。

雖說來自日本長崎縣平戶市的「田助南風節」起源未詳,由文獻推知約出現於江戶時代後期時的祭典舞蹈。

2008年長崎縣政府將之登錄為「無形民俗文化財」,由平戶市田助町主婦組成之「田助南風節保存會」也積極保存與推廣此項表演藝術。

DSC05018.JPG

 

亮亮在日本極喜愛觀看祭典舞蹈表演,也會模仿一些動作。

IMGP4283 (2)

IMGP4282 (2)

DSC05021.JPG

DSC05025.JPG

DSC05026.JPG

DSC05028.JPG

 

日本平戶市市長特地來台為團員打氣,並推展當地觀光。

官網:田助南風節

DSC05029.JPG

 

DSC05032.JPG

俄羅斯阿爾翰格爾斯克德魯日巴典範舞團,在1964年由阿爾翰格爾斯克由藝術總監 LudmilaEmelyanova所成立,目前團員多達250人,多為5歲至20歲的孩童及青少年,以兒童舞蹈、俄羅斯傳統舞蹈及現代舞為主。本團經常在俄羅斯各城市演出,也經常在俄羅斯的舞蹈比賽獲獎。儘管歷代團員更迭仍不變初衷,致力於保存及推廣俄羅斯北方文化。

DSC05041.JPG

DSC05042.JPG

DSC05049.JPG

DSC05056.JPG

  

DSC05065.JPG

DSC05069.JPG

DSC05074.JPG

DSC05080.JPG

DSC05081.JPG

DSC0508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亮亮3Y2M2W 南瀛文化藝術節
    全站熱搜

    E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