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會成為「窮忙族」嗎?

  

「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閱讀筆記

窮忙族01.jpg 

 

2008年歲末閱畢本書,掩卷嘆息,一年過去,再翻閱,警惕依然歷歷在目。前幾日看到有關日本東京膠囊旅館的一則報導,為了求職時有一固定聯絡地址,許多壯年男士以每月2萬元台幣的代價棲身在此,而這已屬於東京地段最低的住宿成本。  

 

2009年台灣選出「盼」這個代表字,對這塊土地百姓仍有深切的期盼,即使101大樓在璀璨的煙火塵滅五天與「Taiwan Up」的文法問題喧囂塵上盤錯交織中,退下了世界第一高樓的光環,台灣的百姓依然殷殷企盼,那一雙真正可以帶著大家「看見未來」的手揚起。 

 

窮忙族一詞是來自英文的Working Poor(工作貧窮),原意是指一些每週工作40小時或以上,而所得的薪資尚不及最低薪資或貧窮線的員工。對這些很勤奮卻又貧窮的員工而言更準確的名詞應該是「勤貧族」。窮忙有時還意喻著沒有目標的忙碌,勤貧則是勤奮並有目標的努力,卻仍然得不到好的相對薪資報償。 

 

窮忙族與富人族兩極迅速對比的現象,已是富裕國家中經濟發展的矛盾。更令人憂心的是窮忙族在各富裕國家中快速發展的速率,遠遠超過政府經濟政策的作為。2000年美國勞工部公布當年美國境內有640萬人是窮忙族,2004年美國商業週刊估計美國在2003年可能有24%的勞動人口是窮忙族。德國在1998年有3.9%的勞動人口是窮忙族,到2007年上升到7.4%。  

 

「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作者門倉貴史也估計日本的窮忙族是勞動人口的25%。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薪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的統計資料,若依年齡別來看年度本薪總合低於200萬日圓的男性勞工人數,2005年45~49歲的年齡層內有8萬9970人(占該年齡層勞動者的5.5%),50~54歲的年齡層有12萬3250人(同年齡層的7.3%),55~59歲的年齡層則有18萬6840人(同年齡層的10.5%)。

 

由以上數據可以得知,45~59歲的中高年男性窮忙族人數總和高達40萬人(占該年齡層勞動者的7.8%)。 這個數據在2001年時只有30萬8930人,短短四年之間,中高年齡層的「窮忙族」就增加了9萬1080人,其中又以55~59歲的年齡層增加人數最多。另外,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45~59歲的年齡層內,甚至有男性勞工的年度本薪總合是低於100萬日圓的,其人數在2001年為6990人,2005年為1萬1700人,約成長了1.7倍之多。

 

根據我國人力銀行2008年10月發佈最新的調查發現,高達93%的上班族身邊出現越來越多原本不需工作、現在卻積極求職的親友,這些人原來的身份包括「離開職場多年的年長媽媽」(66.7%)、「年輕的家庭主婦」(66.1%)、「重出江湖的退休爸爸」(34.1%)、「在學學生」(30.5%),甚至還有「應該在家含飴弄孫的阿公阿嬤」(6%)!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以人力銀行2008年9月的資料庫來說,「19歲以下」、「40歲以上」的求職者就高達近9萬人,比去年同期成長了整整240%,顯示越來越多原非職場主力的求職者正在找工作!  

 

什麼原因使這群人得外出求職?調查指出,這群人的求職動機包括「物價嚴重影響家庭開銷」(71.7%)、「為幫忙分攤家計」(63.8%)、「物價讓老本都快沒了」(26.8%),足見近一年來的通膨壓力,的確造成龐大的經濟負擔,也使存款不斷縮水,所以他們希望用多一份薪水來彌補通膨缺口。 

 

調查中發現,這群求職者找工作的考量在於「薪資合理」(60.2%)、「工作有保障」(41.3%)、「環境單純」(33.1%)、「離家近」(32.9%)。「環境單純」與「離家近」的工作,上班族認為主要會以居家社區附近的「門市客服」(47.3%)、「餐飲旅遊」(45%)、「行政總務」(39.6%)三類職務為主。 

不管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在全球化的時代,工作永遠會暴露在被人取代的危機中。如果我們繼續停留在原地,等著相同性質的工作回來,那只有碰壁一途。轉換心境與環境,學習新技術,尋找新工作,才是上策。經濟全球化、勞動彈性化時代,人民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具備多樣的才能,架構創造持續性收入的系統,才能在困境中開創新局。

  

您一定不願意自己是窮忙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